體重管理 | 認清體質 科學減重瀏覽數(shù):19次
當前,“體重管理”是一個熱議詞匯 到底什么是體重管理 普通人又該如何科學減重 其實,體重管理并非簡單的“減肥” 在中醫(yī)看來 肥胖是體質失衡的外在表現(xiàn) 抓住根本調理 減重自然會水到渠成 一、認清體質,走出"越減越虛"怪圈 ![]() 中醫(yī)認為"肥人多痰濕",但具體體質各有不同: 1.脾虛濕阻型:面色萎黃,四肢浮腫,大便粘馬桶,這類人群盲目節(jié)食反而加重脾虛。 2.胃熱濕阻型:易餓多食,口苦口臭,面部油膩,常見于長期應酬人群。 3.肝郁氣滯型:壓力型肥胖,伴隨月經(jīng)不調、脅肋脹痛,容易暴飲暴食。 4.脾腎陽虛型:腰腹贅肉松軟,畏寒肢冷,常見于產(chǎn)后女性及中老年人。 二、減肥≠減重 ![]() 許多人將體重秤上的數(shù)字視為減肥成功的唯一標準,但中醫(yī)認為,真正的健康體重應滿足以下條件: 1.體態(tài)勻稱:肌肉緊實,腰臀比例協(xié)調(男性腰圍<90cm,女性<85cm); 2.精力充沛:無疲倦、氣短、怕冷怕熱等不適; 3.代謝平衡:食欲正常、排便規(guī)律、睡眠安穩(wěn)。 若單純通過節(jié)食或劇烈運動快速減重,可能導致氣血耗傷、代謝紊亂,甚至反彈更甚。中醫(yī)主張“因人施治”,從體質入手,解決肥胖的“病根”。 三、避開誤區(qū),科學減重不踩坑 ![]() 誤區(qū)1:“出汗越多越好”—過度運動耗氣傷津,反而加重脾虛。 誤區(qū)2:“快速節(jié)食減肥”—每月減重2-4kg為宜,過快易反彈并損傷臟器。 誤區(qū)3:“忽略情緒影響”—肝郁氣滯者需配合玫瑰花茶、太沖穴按摩,否則易復胖。 四、四時養(yǎng)生智慧助減重 ![]() 1.藥膳食療: 荷葉山楂茶(鮮荷葉1張+山楂10g煮水)化解油膩 茯苓山藥粥(茯苓15g+鮮山藥100g+粳米50g)健脾祛濕 2.穴位調理: 足三里(外膝眼下3寸)每日揉按5分鐘健運脾胃 豐隆穴(外踝尖上8寸)按壓消脂化痰 中脘穴(臍上4寸)艾灸改善腹部肥胖 3.運動養(yǎng)生: 春季晨練八段錦升發(fā)陽氣 夏季傍晚快步走祛暑濕 秋冬五禽戲培補元氣 來源:治未病科 曾天艷(供稿) 編輯:宣傳科 肖繼成 審核:馮文芳、楊顯柱
|